”
“所以我要先学会做龙。”
“可你若成了龙,还会记得人的心跳吗?”
昙摩无法回答。
风声过耳,如泣如诉。
……
岁月把青年磨成中年,把僧衣磨成铠甲。
镜原的樱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空声塔第七层的铜钟,敲到第七万次时,昙摩的眼角已有了细纹。
他不再是少年。
额角生出第一缕白发那天,他在铜镜前伫立良久,忽然把剃刀推远——“烦恼丝可断,这催人老的时光,又如何能断?”
于是他开始蓄发,任其生长,用一枚素银环松松束在脑后,像一束将熄未熄的磷火。
昙摩终于向内心深藏的恐惧屈服——对时间无情流逝、对肉体必然衰朽的恐惧。
若不能超越这具皮囊的局限,所有的知识与修行,不过是沙上筑塔,终究会崩塌。
“我不愿永生永世,泥足深陷于这污浊的人世,只能卑微地仰望天上明月,以及它在水中的、破碎的倒影。”他对着虚空喃喃自语:
“我必须上去,亲身踏上那片净土。哪怕……需要将灵魂典押给深渊,拆骨剥皮,锻造成一级级攀升的阶梯,我也要见它一面,触碰它一下。”
教团的经卷典籍,无数次以华美辞藻描绘“白之月”作为神之净土的无限美好、纯净无瑕,将其塑造成圣民升天后的终极理想乡。
可昙摩却很早就窥见了辉煌描述下的冰冷真相:即便是在那看似平等的“白之月”上,人类,似乎也从未被真正允诺过“永恒”。
那扇通往不朽的门扉,依旧只对龙类开放。
铜柱上的预言书,规划了所有。
却唯独没有规划“超越”本身。
它允许人成长,却不允许人成神。
可他还是想登月,登上那高天。
……
昙摩开始深居简出。僧寮的窗,昼夜透出幽蓝的光,照得樱花道宛如海底。他不再抄经,不再撞钟,甚至不再抬头看月。
他的世界缩小成一张炼金台。
台上摆满蒸馏瓶、离心机、反应釜。
他开始频繁出入镜原城的地宫深处。
那里有教团设立的炼金工坊。
蒸汽管道如巨蟒盘踞,红水银在玻璃器皿中沸腾,发出沉闷的咆哮。
昙摩的炼金术日益精进,已能点石成金,化水为银,甚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