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已深刻触及了在封闭环境中,人性与文明秩序的脆弱性。
黑柳彻子,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她关心的焦点则更具体地落在了“孩子们在这样可能‘空洞化’的社会里,能否拥有真正幸福的童年”这个问题上。
而司马辽太郎,这位相对和平的民族主义者,他的复杂心态被彻底激发。
许成军的诊断,精准地戳中了他对日本民族性隐忧的同一处病灶。
他沉默了片刻,那双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许成军,问出了那个最关键,也最艰难的问题:
“那么,许君,依你之见,我们应该如何走出你所说的这些困境?”
许成军缓缓地摇了摇头,脸上并无那种手握万能钥匙的救世主神情,反而带着一种深知其难的凝重。
“司马先生,这是一个太过宏大的命题,我作为一个外人,无法、也无权给出具体的路线图。每个国家的道路,终究要由它自己的人民去探索。”
他话锋一顿,语气变得无比清晰和坚定,如同在迷雾中投下一块界碑:
“但是,有一些基本原则,是跨越国界的。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正视历史,与过去达成真正的和解。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道歉,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反思和清算。”
他的目光转向大江健三郎,带着真诚的敬意:
“在我看来,像大江健三郎前辈这样,始终敢于批判自身社会、坚守良知和人类普世价值的知识分子越多,这个国家才越有希望穿透迷雾,找到精神的出路。因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尤其是不能湮没那些提醒它警惕自身危险的声音。”
最后,他掷地有声地说出了那句足以让全场震撼的论断:
“因为,历史的虚无主义,本质上与军国主义是一体两面——它们都源于对真相的恐惧和篡改,最终都会将民族引向歧途,甚至深渊。只有敢于凝视历史深渊的民族,才能真正拥有迈向光明的资格。”
此言一出,满场寂然。
许成军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但他指出了那个最根本的症结和方向。
他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在场所有有识之士的心上,也完成了一次风度与思想深度完美结合的展示。
在所有人还在为许成军之前那番关于历史虚无主义与军国主义本质关联的论断所震撼,思绪纷乱之际,许成军却不合时宜地、轻轻地笑了一声。
那笑声很轻,却像一根针,刺破了演播室内凝重的气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